1.1 中医对痰的认识
痰的理论溯源于《内经》,其时无痰饮之分,多称为“饮”、“积饮”、“汁沫”、“水”、“水湿”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至《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者”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类,并提出“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本大法,奠定了痰证理论的基础。自朱丹溪又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临床上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大类,其形成原因多由于肺脾肾气化失常,津液不归正化,聚而成痰。其致病特点是:重浊黏滞,发病怪异,变化多端,易影响脏腑气血的升降运行而产生诸多疾病。
1.2 中医对瘀的认识
瘀,考《说文》曰:“瘀,积血也。”它既指血运失常和经脉中的凝血,也指离经之血凝结阻滞者。瘀血一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内经》称为“恶血”、“留血”、“凝血”。如《灵枢·百病始生》云:“湿气不行,凝血蓄里而不散。”瘀血的形成,由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于血脉,使血脉涩滞,或热邪煎灼津液,血液凝结;亦可由内外伤伤及血脉,恶血内留,以及患者体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所致等。其致病特点由于瘀阻部位和形成瘀血原因不同而异。
1.3 痰瘀互结致病
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由于生理上津血同源,相互滋生,从而决定了病理上因痰致瘀的相互交结的格局〔1〕。其产生都是以脏腑气机失调为先决条件,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旺则津自化,气滞则津聚为痰。气机的不畅均可导致痰瘀互结为病。虞天明在《医学正传》中对此病机的阐述更明了:“气行脉外,血行脉内,相并同源,寒与湿搏之,则凝涩而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而行速,为太过也。气得邪而郁,隧道阻隔,或溢或结,积久渗出脉外,气为血之乱,此阳滞于阴也,百病皆由此。”
2 小儿癫痫病因病机与痰瘀的关系
癫痫的发作病因颇多,归纳起来不外乎顽痰内伏、暴受惊恐、惊风频发、外伤血瘀等。但历代医家认为痰瘀与痫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朱丹溪指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滞,迷闷孔窍。”《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但细审之,小儿癫痫的发作多与其生理和病理特点有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生理上有“二有余,三不足”之说,即心、肝常有余,肺、脾、肾不足〔2〕。《素问·六节藏象》云:“心为阳中之太阳。”就小儿而言,其体质特点为“阳常有余”,“心热为火同肝论”,所以在临床上心火易亢者多,心火亢盛,心神不宁,加之火盛烁津,炼液为痰,痰滞血涩,瘀阻不行,痰瘀互结,阻于心窍而致癫痫。小儿肝常有余,肝属风,若情志不舒,肝失其条达,郁而化火,极易聚津为痰,风邪与伏痰相搏,进而扰乱神明,闭塞经络,形成痰瘀互结,可继发癫痫。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元阴匮乏,相火妄动,煎灼津液,可致痰津瘀阻,阴阳气血不相顺接,上逆窍道,发为癫痫。正如《血证论》所云:“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
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协调于五脏六腑,如果脏腑气机逆乱,窍道不通,极易形成痰瘀互结。如上犯于脑,则会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等脑部功能失常的反应〔3〕。癫痫属于慢性脑部疾病,由于小儿时期的体质特点,以及心、肝、脾、肾等脏气不平,因此易有阴阳逆乱而发生癫痫。3 小儿癫痫从痰瘀分型论治
癫痫为儿科顽疾之一,病症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缠绵难愈。因此,治疗癫痫首先要明确病机,其次要考虑痰浊与瘀血二者同源,即因痰致瘀,因瘀致痰,互为因果,导致痰瘀同病。因此要遵守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治瘀要化痰,痰化则瘀消的原则。同时要注意调理气机,气行则血行,气顺则痰消。
3.1 活血化瘀,通窍定痫
症见:头晕眩仆,神昏窍闭,四肢抽搐,大便坚如羊矢,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色紫,舌质红紫,舌苔黄腻,或舌下散布瘀点,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有外伤及产伤史的患儿,常用方为平痫汤加减:丹参、郁金、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地龙、赤芍、钩藤、僵蚕、明天麻、甘菊花、天竺黄、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若痰瘀化火、肝火炽盛者,可配合龙胆泻肝丸;有颅脑外伤史者,可加抵挡汤加减。
3.2 破血化痰,逐瘀软坚
症见:神昏谵妄,呕吐痰涎,或躁扰不宁,唇舌紫暗,伴有头痛剧烈,且痛处不移,舌体胖大,舌下散布瘀斑瘀点,脉滑或细涩。多见于顽痰瘀毒交阻病证。常用方为导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法半夏、 陈皮、胆南星、郁金、石菖蒲、僵蚕、蜈蚣、水蛭、莪术、丹参、全蝎、三棱、麝香、土茯苓等。
3.3 益气活血,健脾化痰
症见:神昏谵语,神疲乏力,言语不利,喉间痰鸣,手足抽搐不明显,或局部抽搐,或仆倒于地,或呕吐,大便干硬,舌苔白腻,舌质紫暗或见少许瘀点,脉滑,重按无力。适用于气虚血瘀兼夹痰浊交阻脑络病证。常用方为补阳还五汤合六君子汤及涤痰汤化裁:黄芪、党参、白术、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姜半夏、云茯苓、天麻、陈皮、地龙、胆南星、石菖蒲、青礞石等。血瘀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白芍、当归;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
4 讨论
痰为水液代谢障碍、津液停滞所成;瘀为机体气机运行不畅、血行不利凝滞而成。分析小儿癫痫之病因病机,乃先天因素、胎中受惊、外伤瘀血及风痰扰神等因素导致痰阻气机,壅塞经络,瘀血内停,痰瘀互结,蒙蔽清窍而出现癫痫之病证。痰与瘀血同根同源,表现在同一病证中,既有痰凝之象,又有瘀血之证〔4〕。自朱丹溪“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之说,说明癫痫为儿科难治之疾,病证多样,病种繁多,病情复杂,病程迁延。因此在治疗上应考虑该病本虚标实的特点。间歇时,多以心脾气虚,或肝肾阴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治疗则需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发作时多以心肝而治,以祛风热痰火之邪,但总以化痰活血、熄风定痫为治疗本病之根本大法。
近年来,中医对小儿癫痫的治疗越来越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中药治疗癫痫病的同时应着重注意药物对小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分清癫痫发作的病证虚实,泻实补虚,改善机体的状态,以达到减少、控制癫痫的发作,最后治愈该病的目的。
转自寻医问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