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English
医学文献
医学文献
青光眼患者术后的中医护理30例
作者:    人气:4189    时间:2013-5-9 11:32:47

 

作者:杨烈莹,刘平辉,杨 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护士进行中医护理的系统培训后,比较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培训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培训前,术后痊愈率高于培训前,患者平均住院日也有下降。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情志护理、中医服药护理和中医操作护理对提高青光眼患者术后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纯的西医护理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青光眼;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疗法

  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康复中发生了重要的作用[1,2]。本文分析中医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00910月至201010月,我院对眼科30名护士进行中医护理培训。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4.5岁。男性2名,女性28名,中专3名、大专24名,大学本科3名。对30名护士进行中医护理的系统培训、考试评估,记录培训前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痊愈率、平均住院日,进行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名护士都顺利完成所有培训课程并考试合格。培训前后患者青光眼数目、年龄、性别比、病程、病情程度和临床表现无差别,培训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培训前,术后痊愈率高于培训前(χ2 =6.316.235.39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也有下降(t=0.23P<0.05)。见表1

  3 中医系统护理

  3.1 中医辨证施护 中医的辨证施护要求从患者的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了解青光眼患者疾病病因、诱因以及演变发展的过程,在进行系统评估、整理和分析后,提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对于术后的青光眼患者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患者视力的变化、术后大小便情况、睡眠状况等提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热体质患者,要注意叮嘱患者饮食宜疏肝解郁,可多食青菊米粥,或者白茅根、竹蔗煎水皆有清热降火之功效。可以多使用豆制品、花生、鱼虾、芝麻等对眼睛有益的食品。

  3.2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的情志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充分做好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让术后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引导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克服困难,走向康复,这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3]

  3.3 中医服药护理 对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适时合理的中医药治疗可以起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感染,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以及手术的愈合[4]。有研究认为,泻肝解郁汤(桔梗、益母草子、车前子、夏枯草、芦根、防风、黄芩、香附、甘草等)可以预防患者术后眼压持续不降的发生,经常服用可以将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和冲洗眼球表面,可以防止术后眼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术后感染率[5]

  3.4 中医操作护理 术后的护理操作是术后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护理操作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热熨、熏洗和气功等等。对于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对症支持治疗,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辨证施治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的时间。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情志护理、中医服药护理和中医操作护理提高青光眼患者术后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纯的西医护理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郑霞.青光眼手术前后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77.

  [2] 潘健,王东霞,陈洪欣,.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174.

  [3] 张丽珍,徐湘,赵素琴.青光眼与心理应激的关系及相关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7:131-132.

  [4] 李达璟,张武锋,唐志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3[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125-126.

  [5] 王哲.益阴明目汤治疗中晚期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29-30.

 

(信息来源:创新医学网)

 

亚娱体育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www.eunakn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